嫩草视频在线观看,国色天香国产精品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欲导航在线观看,天下第一视频社区,天天看AV在线免费,1024在线播放地址一二三,午夜18视频在线观看

?

0571-88063836

行業新聞

loopmaster energy

綠色住宅離我們有多遠

2012-06-26

   日前,住房和城市建設部發布了《“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十二五”期間,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其中,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將達到8億平方米。
   專家稱,這是我國政府履行國際低碳環保公約的最大行動。一直以來,我國建筑相關能耗占全社會比重偏大。據統計,中國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約釋放出0.8噸碳,房地產業、建筑業在碳排放占的比重達到了50%到60%。
   綠色,無疑成為了城市建設和住宅開發的新標準。然而,目前市場上對于綠色建筑、綠色住宅的概念十分模糊,如何區別和判定“綠色住宅”,大部分的消費者存在疑惑或者誤解。不少人也質疑,“綠色住宅”會不會成為房地產商提升房價的理由。
   綠色住宅,是噱頭還是趨勢?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綠色環保概念眾說紛紜
   近些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競爭加劇,一些房地產商紛紛打出了“綠色牌”,以“綠色住宅”為賣點吸引消費者。記者調查了解到,“環保小區”、“生態社區”、“綠色家園”等等概念,幾乎成為了新樓盤對外宣傳的統一口號。
   在北京房山區一家名為“生態小區”的售樓辦公室里,一名經紀人向記者介紹,該小區的“綠色住宅”墻體采用的是國內環保節能產品,既可以解決夏季墻體吸熱造成的室內高溫問題,又可以減少冬季低溫對室內降溫的影響。
   這就是“綠色住宅”的概念嗎?與記者一樣,在場的很多消費者,對房地產商宣傳的“綠色住宅”概念,一知半解,分辨不清。
   一位準備買房的張小姐表示,這半年來,她陸續看了10多個樓盤,每個樓盤對“綠色社區”的定義都不同。比如有些社區說種了多少樹,就達到了“綠色社區”的標準;或者是使用了某些環保產品,能夠有效實現節能、低碳、環保;有些甚至連樹都沒植上,草坪也沒有鋪好,就冠以“綠色社區”、“環保社區”的名號,對外進行銷售。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專家組組長開彥在最近一次主題為“弘揚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生活”的中國人居會客廳論壇上提到,現階段實行“綠色建筑”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其中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就是我國綠色建筑的標準問題。
   據開彥介紹,我國綠色建筑起步較晚,社會整體對接納綠色建筑的認知度較差。長期以來,我國綠色建筑標準受到地區發展不平衡、區域差異明顯等原因制約,過去常常被定位在“四節一環保”,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很多人只把綠色建筑的方式單純歸結于“節約”、“綠色”,從而出現了“綠色建筑”流于形式,簡單強調綠化的問題。
   開彥強調,綠色住區的目的是有效地創造居住者的綠色生活環境、綠色行為方式,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因此,人居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綠色住區建設導則》從場地整合、開放街區、交通效能、人文和諧、資源能源、舒適環境、長效居住七大方面設置引導性實施條文,為生態城市與綠色住區建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怎樣才算“綠色建筑”?
   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人居環境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韓秀琦認為,綠色建筑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注“綠色”歸根結底還是關注人健康的問題。
   她介紹,住宅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如必須有充足的日照實現殺毒消毒,有良好的通風以獲得高品質的新鮮空氣,以及無輻射、無污染的室內裝飾材料。這些標準在“綠色建筑”中更為嚴苛,例如日照時間,必須考慮住宅間距和高度的關系,要合理分配。
   據記者了解,綠色標識星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一星、二星、三星。評價內容共為6大項40小項,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綠色一星需要達到18項,綠色二星需達到24項,綠色三星則需達到30項標準。
   “然而,對于房地產開發而言,綠色、低碳意味著更高的成本。”韓秀琦介紹,房地產商為了節省成本,在有限的空間里,盡可能地建更多的建筑。例如,日照時間的標準,就出現了連續照射5分鐘以上就足夠了的說法。
   在韓秀琦看來,倡導綠色生活,政府除了通過適度的補貼制度推進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的應用外,還應該通過宣傳和教育的方式讓真正綠色建筑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利益群體中。
   綠色建筑推廣依然艱難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在開發綠色建筑產品,一些未達標的樓盤也逐漸向綠色建筑靠攏。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對綠色建筑或低碳社區的成本和造價產生疑問,綠色建筑是不是比傳統建筑高出很多?
   記者在北京選取了10家樓盤作為調查對象,考慮到住宅地理位置和商機等等原因,其中5家標榜著“綠色建筑”、“低碳社區”的樓盤的價格并沒有比另外5家傳統社區高出多少。據一位建筑師介紹,相比傳統社區,綠色建筑的成本,單位建筑面積增量相差不到150元。
   王有為,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制定者和起草者之一,他對綠色建筑造價進行了長期跟蹤和分析。
   據他介紹,用人民幣計算成本,綠色水平一星級每平米增加50元,二星級約100多元,三星級200多元。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如果在設計時采用適當技術、合理統籌,綠色建筑的建設成本比普通商品房的造價并沒有太多增加。
   然而,由于缺乏引導和示范效應,很多開發商主動推廣的積極性并不高。
   在北京首個低碳社區凱德?錦繡,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在節能上,該小區會選擇交通便利的地段,從而間接降低駕車率,減少環境污染;對于節材,也會優先選擇舊建筑物原址地塊,不占用耕地和森林等資源。
   “除此之外,小區還通過使用環保建材、耐久材料、減少材料用量、采用光伏發電等措施,踐行綠色理念。”凱德置地華北區域副總經理韓維表示。
   對此,不少人表示,除了建筑材料上可以看出“綠色”、“低碳”跡象外,其他的方面與傳統社區的差異性不大,對消費者吸引力不夠。
   “無論是房地產商,還是消費者,對待綠色建筑都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房地產商表示,這種認識不足,使得推廣綠色社區,變得復雜而艱難。

?
X 微信公眾號 微博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