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loopmaster energy2012-04-20
日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與日本azbil集團簽約,合資組建“中節能建筑能源管理公司”,將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引入中國,以快速提升中國建筑節能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集成能力。
“作為節能產業的領頭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此舉可認為是對即將到來的建筑節能市場井噴的提前布局。”有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實際上,今年一季度,在建筑節能領域的確是政策頻出。“政策出臺密度之大也預示著建筑節能或將步入快車道,建筑節能涉及建筑設計、建材、智能管理等多個領域,這對企業是重大利好。”一家從事建筑節能改造的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政策頻出成利好信號
作為“十二五”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2012年一季度建筑節能領域獲得的政策推動力度空前。
今年1月9日,住建部發布了《“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3月6日,住建部下發《關于印發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點的通知》,該通知透露,今年將制定建筑節能“十二五”專項規劃,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領域規模化應用;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實現綠色建筑普及化;積極促進新型材料推廣應用和綠色照明推廣應用。
3月19日,住建部公布《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指南》,要求從外墻屋面、采暖系統、供熱管網、綜合節能等四方面進行既有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按照全國35億平方米的改造面積計算,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從地方層面來看,從2011年年底到2012年一季度,全國共有20余個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和地方性規范,對建筑節能提出具體要求。
業內認為,建筑節能產業的利好政策頻頻出臺,意味著建筑節能的巨大市場已徐徐開啟,建筑節能改造將大有可為。
建筑節能大幕已拉開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建筑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8%以上。在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采暖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按照國際經驗和我國目前建筑用能水平發展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達到35%左右,超越工業用能,成為用能的第一領域。
據了解,如果對目前城市中不符合節能標準的既有建筑實行節能改造,每年即可節約3500萬噸左右的標煤,且如果僅對既有建筑中近20億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進行全面的節能改造,即可帶動形成近4000億元的建筑節能產業鏈。
有專家認為,雖然有關部門在五六年前便提出“四節一環保”的建筑發展理念,但直至當前,綠色節能建筑這一低碳產業才迎來發展的春天。這是因為首先各項建筑節能的標準累積,以及人們對節能建筑、節能材料認識的觀念累計到了一個程度;其次是在新農村建設、保障房建設等批量項目中,人們對節能建筑的選擇越來越多;此外,我國實行走出去戰略中,開始注重綠色低碳技術帶來的高附加值。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總經理余海龍坦言,加快推進建筑節能已成為我國節能產業發展的緊迫課題。因此,引起最先進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成立專業公司,是中國節能集團拓展建筑節能市場的重要一步。
據了解,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是一套能源管理和節能決策的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內的配電、照明、電梯、空調、供熱、給排水等能源使用狀況,實行集中監視、管理和控制,通過收集、分析建筑能耗數據,提升、優化現有的設備運行控制策略,最終減少能源浪費,實現建筑整體能耗降低。
建筑能耗宜控制在10億噸標煤當量
在3月底舉行的第八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中心教授江億表示,建筑節能應從國家能源總體規劃出發,實行總量控制。
《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顯示,到2015年我國可獲得的全部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能源的供應能力,為43億噸標煤,消耗上限為41億噸標煤。
就像我國耕地的18億畝紅線一樣,我國的建筑能耗同樣有這樣一個測算。據江億推算,未來幾年建筑能耗宜控制在每年10億噸標煤當量內。
有專家認為,為實現這個目標,北方城鎮采暖要使用高效的熱源,如工業余熱和熱電聯產技術,進行供熱改革以及末端調節。農村建筑用能方面,應該發展新的能源系統,采取建筑保溫方式等。
實現建筑節能需因地制宜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設計院副院長曾捷認為,綠色節能建筑首先應該是好的建筑,它應該負擔得起、維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綠色建筑沒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我國南方中小城鎮的沼氣技術,太陽能熱水技術,農村的秸稈壓縮技術,都有很好的創造。
如何進一步推動實現建筑節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八屆綠色建筑大會上做出了回答。
他表示,加快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有六大推動力:一是提高新建建筑的綠色建筑比率。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和城市強制實施綠色建筑;依托綠色重點小城鎮試點實施綠色建筑。二是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提速。2011年開始啟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示范,首批深圳、重慶、天津3個城市共獲得2.4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改造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力爭到2015年,重點城市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下降30%以上。三是加快北方地區供熱計量改造。四是保障房建設率先執行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目前,深圳、廈門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為綠色建筑。五是綠色小城鎮計劃。綠色小城鎮試點示范重點支持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等。六是綠色建筑新技術產品研發推廣。國家有關部門將設立綠色建筑科技發展專項;加強綠色建筑技術標準規范研究;開展綠色建筑產品的集成示范;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加快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工程技術中心建設。